2023-06-06来源: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
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,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。1941年至1942年,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。
此时,德、日等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达到顶点。1941年6月,德国在侵占欧洲多个国家后,又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。12月,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,挑起太平洋战争。1942年1月1日,中、美、英、苏等26个国家签署《联合国家宣言》,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。这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。
日本侵略者企图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,决意加紧对华作战。1941年底,日本总兵力扩大到240余万人,其中130万人都压在中国战场上。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承担着抗击日本陆军主力的任务。
日军在华北反复进行“治安强化运动”,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、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。对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的“扫荡”和“清乡”,实行野蛮的烧光、杀光、抢光的“三光”政策,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,制造无人区,企图摧毁敌后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,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。1941年1月下旬,日军1500余人“扫荡”冀东丰润的潘家峪时,将全村男女老幼驱赶到一个大院内,以机枪扫射,屠杀群众约1300人,烧毁房屋千余间,造成惨绝人寰的“潘家峪惨案”。
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,面临着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局面。既要对付日、伪军的“扫荡”和“清乡”,又要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作斗争。在这种情况下,到1942年,八路军、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,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,总人口由1亿人减少到5000万人以下。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极其困难,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服穿,没有菜和油吃,战士没有鞋袜,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,甚至吃粮也很困难。为渡过难关,党适时调整了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,带领根据地军民同日、伪军的“扫荡”和“清乡”进行了英勇斗争。
在反“扫荡”、反“清乡”斗争中,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,如麻雀战、地道战、地雷战、破袭战、水上游击战等,还创造了建立武装工作队等斗争形式,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。1941年至1942年,八路军、新四军和游击队、民兵共作战4.2万余次,毙伤俘日、伪军33.1万余人。敌后军民的反“扫荡”斗争,牵制、消灭了大量日军,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,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支持。
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,广大军民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1941年9月,在冀西狼牙山地区,八路军战士马宝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、宋学义、葛振林,为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,主动把日、伪军吸引到自己身边,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,据险抵抗。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,他们毅然砸枪跳崖。人们称他们为“狼牙山五壮士”。1943年3月,新四军“刘老庄连”在与敌人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。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、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、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身先士卒,在作战中以身殉国。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团结一致、不畏强暴、反抗侵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,是反“扫荡”、反“清乡”斗争胜利的力量源泉。